Home > 新聞中心
熱門新聞中心
2月
18日
2024年
全球房市倒一片,台灣屹立不搖預售爆量
2021年全球掀起COVID-19疫情,不僅打斷民眾跨界移動的步調,部分經濟活動也受到打擊,儘管消費性電子迎來一波買氣,但仰賴實地看屋的房地產業卻陷入震盪。
全球建商被升息弄倒 為何台灣屹立不搖?
在這段等待疫情消散的日子,大家都期待2023年可以迎來經濟復甦,沒想到通貨膨脹、以美國為主的各國中央銀行啟動升息循環,為民眾的荷包帶來又一波打擊,尤其是經濟活動指標的房地產業,更在全球掀起建商倒閉潮。
與此同時,台灣房地產業雖歷經疫情反覆、政府打炒房措施的考驗,但在建商四處攻城掠地下,推案水位始終維持高檔。根據數字科技旗下591新建案統計,2023年全台新建案總銷金額直衝新台幣2.08兆元,年增7%,創歷史新高。隨著房價持續走高,未來新建案推案量估計將持續呈現正成長。
「這波全球建商倒閉潮,起因於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膨,開啟升息循環,導致資金借貸成本上升。」591新建案分析,與此同時,地緣政治動盪導致鋼筋、水泥等原物料價格直線上漲,在生產成本劇增,市場買氣又因快速升息而熄火的情況下,建商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,由於無法填補資金缺口,建商只能應聲倒閉。
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,2014年全球實施資金量化寬鬆,市場資金充沛,激勵全球房地產市場迎來一波多頭行情。不料COVID-19疫情、俄烏戰爭等地緣衝突加劇通膨,全球央行大幅升息,使過度開大槓桿操作的建商背負龐大債務。2「台灣的情況跟外國有一些共同點,也有一些差異。」楊玉全認為,台灣雖然同樣處於資金充沛、利率低檔的有利環境,但建商財務體質多半穩健,加上台灣防疫有成,且央行升息相對溫和,讓台灣建商在政策不斷打炒房、營建成本通膨快速的逆境下,仍然維持穩健經營。
工料雙漲碳費開徵在即 建商推案穩中求進
雖然台灣建商無論從財務體質到市場需求都相對穩定,但隨著低碳時代來臨,包含鋼筋、水泥等營建基本材料皆屬高碳排產業,未來勢必得面臨遭課徵碳費的挑戰。即便台泥、亞泥、中鋼等原料業者皆努力開發低碳材料,但相關技術恐會拉升生產成本,在講求ESG(環境保護、社會責任、公司治理)的當代,便宜營建材料恐將走入歷史。
全國建商公會分析,原料成本居高不下、營建人力短缺問題未解,加上台灣2025年碳費開徵在即,興建成本勢必會再墊高。
但總統大選過後,政經情勢確定穩定發展,加上台灣高科技建廠增加出口、提供就業機會及帶動區域發展,推動都更及危老增加良好區位房屋供給,在資金動能充沛、經濟成長穩健下,房市仍有支撐力道。
不過,隨著房價走進高原期,未來不只區域買氣強弱分明,市場也將轉向個案表現,而非遍地開花,更加考驗建商推案策略。
政策有感衝擊中小建商 大者恆大恐壟斷市場
雖然台灣房市相對穩健,但在政府相繼端出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案、攸關囤房稅2.0的《房屋稅條例》部分條文修正案等打炒房措施,加上央行至2023年底仍未讓選擇性信用管制退場,使房地產業仍處於「留校察看」階段,建商、房仲及代銷業者都不敢鬆懈,時刻關注市場走向。
針對台灣未來房市走向,目前多數專家認為,台灣房地產市場還算穩健,不過對中小型建商來說,生存的主要威脅還是來自政府政策。
由於建商並非購地後就可直接蓋樓,從規劃、請照到正式開工,至少需耗時兩年,至於都更案則更曠日廢時,因此用政策卡資金的方式來阻斷建商購地,對於籌資能力較不足的中小型建商來說,衝擊恐怕是更有感的。
591新建案指出,這幾年建商面臨利率攀升、央行管制、工料雙漲等衝擊,未來預計有囤房稅2.0、碳費開徵等隱憂,預料營建成本將只增不減。此時小建商若未做好財務規劃及風險管控,一旦面臨買氣下滑,便容易因資金缺口而出現倒閉,而風險承受力較佳的大型建商自然有可能會壟斷市場,造成大者恆大的現象。
有建商私下透露,尤其是中小型建設公司,在不斷面對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下,原有規劃常被打亂,再加上缺工嚴重,有錢也請不到工人,工期被迫拖延,資金層面備受壓力。
全國建商公會則指出,如果市場上只有大型建商壟斷市場,將無法健全自由經濟,只有讓市場同時存在大型、中小型建商一起競爭,才符合市場需求。尤其如果大建商不願意承作小型工地,受害的還是剛性購屋需求的民眾。若營建業被打垮,挽救房地產業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會更大,營建業作為影響台灣全方位經濟結構的火車頭工業,期盼政府應重視產業的聲音。
資料來源 : 中央社
詳盡原文 : https://risu.io/dJj9L